玉水寨艺展中心 [6262]
|
2010-10-05 |
 |
1999年5月,丽江玉水寨成为白沙细乐传承基地,并成立了纳西民间艺术展演团.
玉水寨纳西民间艺术展演团,从成立之初的10名民间艺人,现已培养白沙中心完小白沙细乐班30多人,其它艺人近40人。展演团经常组织人员,深入纳西村寨,挖掘、收集古老的民间艺术资料。如今展演团的民间艺人们能够熟练演奏“白沙细乐”全部曲目,全面继承了“白沙细乐”传承演奏技... |
|
|
白沙细乐 [5666]
|
2010-10-05 |
 |
纳西语叫“崩石细哩”,是产生于民间的音乐。 “白沙细乐”发源于民间,流传于民间.历史上,“白沙细乐”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,一度濒临失传.玉水寨白沙细乐传承基地为弘扬民族文化,积极组织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奋力抢救、挖掘、整理“白沙细乐”。经过五年多艰苦卓越的工作,玉水寨不负重望,“白沙细乐”得以传承和保护,以完整、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。 2001年5月,中央音乐研究所研究员、中国少数民族音... |
|
|
白沙细乐曲目简介 [8373]
|
2006-04-20 |
 |
笃(序曲)笛子独奏
表现纳西王的公主龙女与外族王子于马场偶然相遇,一见中情,倾吐情怀,山盟海誓,私定终身既喜既忧又忐忑不安的心情。
绍时《一封书》
表现龙女公主的婚约意外得到父亲支持,而父亲却别有用心,想以女儿为诱饵,强占外族王子的领地,其用心被女儿识破,力劝父王,而父王恼羞成怒,把龙女囚禁在家中,公主心急如焚,撕下罗裙,咬破手指,写下“一... |
|
|
纳西古乐 [6629]
|
2006-04-20 |
 |
纳西古乐是纳西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元素。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宋代以前,乐曲古朴悠扬,源远流长,故此,中国音乐界把“纳西古乐”赞誉为“音乐的活化石”。 纳西古乐分为中原传到丽江的“洞经音乐”和本土的“白沙细乐”,在这里,以老带新的民间艺人,用古老的乐器演凑古老的乐曲,伴奏古老的舞蹈,传递着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民族热爱生活、开拓进取的心声,带给你一个丰富而又空灵的情感世界。 玉水寨是丽江唯一的“白... |
|
|
洞经音乐 [7514]
|
2006-04-20 |
 |
洞经音乐是明清时期由内地传入云南的汉族道教音乐。它在许多地方都有流传,比如大理、巍山、楚雄、保山、建水、蒙自等。然而,与这些地方的洞经音乐相比,《纳西古乐》完整地保持着洞经音乐的庄重和纯正,具有古朴典雅的江南丝竹风韵,同时又带上纳西民族色彩,使人体味到一种玄妙、悠远、超然的意境。它保留的乐曲除一部分在中原早已失传了的词、曲音乐,如盛唐的《浪淘沙》、《紫微八卦舞(曲)》,元... |
|
|
纳西民间艺术展演中心节目 [6853]
|
2006-04-19 |
 |
纳西民间艺术展演中心节目 一、纳西民歌《迎宾曲》歌词大意是:欢迎您远方的朋友。 二、笛子独奏,白沙细乐第一乐章《笃》,汉语意为序曲,表现的是龙女公主和普米王子偶然相遇,一见钟情,私定终身时的情景。 三、乐器合奏,白沙细乐第二乐章《仲时》汉语意为“一封书”,体现的是龙女公主被父王关入家牢时的复杂心情。 四、白沙细乐伴唱第三乐章《三思汲》汉语意为“鲜血的河流”,表现普米军与纳西军战争时尸骨... |
|
|
纳西勒巴舞 [7184]
|
2006-04-19 |
 |
由纳西民间艺人传承的勒巴舞,在省内外博得声誉,开始引起世人关注。玉水寨是勒巴舞的传承地,为拉市乡、白沙乡、古城先后培养300多人,得以在丽江普及。这套乐舞流传于滇西北金沙江沿边丽江塔城等地,由于地处偏僻,交通封闭,这里的传承文化还保存得较完整。 勒巴歌舞,动作庄重而大方,粗犷豪放,富有浓郁的纳西民族气息,舞蹈中体现出纳西族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。有比较动听的唱腔诵词,为歌颂美好生活,希望人寿年丰... |
|
|
玉水寨景区纳西古文化节目展演内容及时间 [6404]
|
2006-04-19 |
 |
时段
展演内容
展演部门
相关责任人
8:00-8:50
纳西东巴生活展示
东巴村住寨员工
东巴村村长
8:50-9:20
纳西勒巴舞蹈第一套节目
勒巴舞队
勒巴舞蹈师
9:00-9:40
纳西民间歌舞第一套节目
艺展中心
艺展中心经理
9:40-10:00
纳西东巴舞蹈第一套节目
东巴村舞蹈队
东巴村村长
10:00-10:... |
|
|